一天不写公众号,脑子里像塞了团乱麻

昨天才停更一天公众号,就感觉脑子里飘着无数乱七八糟的思绪,等着找个出口释放。
这些思绪在脑海里此起彼伏,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时而迷茫时而笃定。它们在我脑子里不断自我对话,连觉都睡不安稳。
它们总在电光火石间冒出来,又倏忽消失。所以我常半夜摸起手机,把突然蹦出来的想法记在备忘录里,就为了第二天能写进生活里。
要是不记下来,它们很快就烟消云散,像从没出现过一样,荡然无存。
可有时候想表达的太多,反而不知道该说啥。或许是现实里不擅长说负面情绪,就更爱用文字讲那些悲观的心思。
以前总喜欢给未来做规划,爱按计划一步一步走,不喜欢生活里有太多意外,连惊喜都不太待见。就喜欢那种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的踏实感,希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按部就班的生活能给我掌控感,还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要是一件事没按计划完成,或者没达到想象中的效果,就会特别焦虑,好像未来的一切都变得不确定了。

公园里的乞讨者

昨天晚上去公园跑步,跑道上看到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个小孩在乞讨。跑道中间立着个易拉宝,上面是孩子的病情简介,旁边还用音响放着引人注意的音乐。
孩子妈妈跪在地上,嘴里不停念叨:“请大家行行好。” 孩子半躺在儿童推车里,一动不动。
我跑第二圈的时候,孩子还那样半躺着,妈妈还在重复那句话。这时候孩子爸爸端来一碗面条,拿个小风扇一边吹凉一边喂孩子吃。
孩子病历上写着得了 “脑炎”,说花光了所有积蓄,需要大家帮忙继续治病。

那对夫妻看着年纪不大,身体也挺健康。可作为父母,就这么不保护孩子隐私,把孩子暴露在众人目光下 —— 那孩子看着都五六岁了。

2025年,新的乞讨潮又悄然来袭?  第1张

五六岁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期,记忆力越来越好,已经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和情感需求了啊。
之前看了太多孩子被拐的新闻,加上当妈妈的本能,我特别想知道这孩子是不是被胁迫、被利用,或者被诱骗了。
我在小区附近住了五六年,还是第一次见乞讨的,而且是在不算人多的公园里。
于是走过去跟他们聊了几句,想确认自己的判断。孩子爸爸说,孩子今年五岁,因为生病还没上幼儿园,本来打算今年去的,他们住在火车站附近。
我实在不理解,他们为啥要跑到离火车站车程半小时的地方来乞讨。本来还想多问问病情,可孩子爸爸没多说的意思,就一味重复 “没办法”。
小朋友一直坐在推车上一动不动,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我心里琢磨,那样一直半躺着,得多难受啊。
我试着跟小朋友打招呼,可他显得特别紧张,一点回应都没有。
身边也遇见过突发疾病、因为治疗陷入经济困境的人,但我总觉得这对夫妻完全没必要让孩子跟着一起出来乞讨。他们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办法保护孩子啊。
在我的认知里,一般亲生父母,很难舍得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出来乞讨。
离开之后,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报警,让警察去了解下情况。不这么做,心里实在不安;可又怕错怪了这对夫妻。
最后还是打了报警电话。宁波这边出警真快,电话打过去不到十分钟,警察就到了。
半小时后警察给了回复,说孩子是他们亲生的,查了户口本,也确认了确实是因为生病需要钱治疗。
虽然警察证实孩子没被拐骗,也没被威逼利诱,但我还是没法释怀,总忘不了刚才小朋友那紧张的眼神。
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才慢慢发现,我们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时代的产物。命运就像只无情的大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我们精心计划的人生彻底掀翻。
就像这对乞讨的夫妻,在这之前,他们又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呢?
我是包小可,每天写这些生活琐碎,只想让我再坚强一下不能倒下。如果你们无意间刷到我的文章,谢谢你们点个关注➕❤️,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打赏,才是我努力生活下去的动力!在此深深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