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大学时做家教赚的零花钱,第一份正式工资到账时的激动,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数了数账户里的钱,明明还不到五位数,我却底气十足地跟姐姐炫耀:“姐,我现在有好多钱呢!”
我从来不算 “月光族”,只是刚工作那阵没什么规划 —— 工资发下来就随意花,剩下的便扔在账户里不管不问,谈不上刻意存钱。
大概两个月后,我想买个东西(具体是什么早记不清了),不算便宜,手头的钱却差了一千多不到两千。没辙,只好找姐姐借。可那会儿她刚巧要拔智齿,手里也不宽裕,便转头向男朋友借了这笔钱给我,说好是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的短期周转。
没想到就因为这笔钱,她男朋友竟跟她冷战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姐姐自己开了信用卡,才帮我把那笔账结了。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特别大。所以在还清姐姐的账单后,我立刻开始了强制存钱。那时候正流行 “12 月存钱法”,我也没琢磨出更适合自己的方式,便照着这个方法踏实地攒起钱来 —— 每月工资一到账,先把要存的部分转进单独的账户锁起来,剩下的再规划着花。
后来开始独居,存钱的方式就更细化了:除了固定存款,还会把剩下的钱分成房租 / 房贷、日常开销、应急备用这几部分,每一笔都花得明明白白。到现在,存钱早成了刻进习惯里的事,甚至有点 “上瘾”——看着账户里的数字慢慢涨起来,心里就格外踏实。
也正是因为有这笔存款,后来回老家时,面对亲戚们 “有没有对象”“工资多少” 的连环追问,我能笑着打哈哈不接话,不用因为怕 “没依靠” 而勉强应付;在省城重新开始时,遇到不合适的工作,能干脆利落地辞职及时止损,不用为下个月的房租和饭钱焦虑;在真正安定下来前,也有了更多试错的底气 —— 哪怕一时没找到合心意的工作,也能从容在家休整一阵,慢慢筛选机会。
刘玉玲曾说过,她的存款是 “fuck you” money,能让她在不想忍受的时候有说 “不” 的底气。而我的存款,就是我的 **“不求人” money**—— 不用在急需用钱时小心翼翼向人开口,不用看别人脸色,更不用因为一笔小钱让亲近的人受委屈。
你的存款呢?是不是也藏着属于自己的底气?
我是包小可,每天写这些生活琐碎,只想让我再坚强一下不能倒下,如果你们无意间刷到我的文章,谢谢你们点个关注➕❤️,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打赏,才是我努力生活下去的动力!在此深深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