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的一天:从一件小事,看尽老人们的冷暖

01

农村生活的一天,往往从帮村民解决点小麻烦开始。
清晨,我正在门口扫地,邻居大姨走了过来,说自家停电了,问我们家有没有电。得知我们家有电,她一脸纳闷:“明明前几天才缴的电费,咋就没电了呢?”
大姨六十多了,跟上初中的孙子住一块儿。他们家老屋原本在村里另一条街上,前几年儿子在外头挣了钱,买下我们家隔壁的宅基地,盖起一栋三层楼房。这种别墅式的洋楼,如今在农村挺常见的。
在大姨指引下,我在院子过道找到了电源箱,打开一看,果然是空开跳了。凭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我猜大概率是家里哪个用电设备漏电接地导致的。
简单说明情况后,大姨带我进房间,逐个排查电器。很快,就在厨房的铁柜子上发现一个蒸蛋器,底部积了不少水。我跟大姨说:“应该是这蒸蛋器漏电跳闸了。” 拔下插头重新送上电,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有了电,老人能做早饭了,空调能转了,孙子也不嚷嚷热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老人眼里却是帮了大忙,嘴里不停道谢,当天下午还送来了几株菜苗。

越来越多农村老人,正消失在监控之下  第1张

不禁感慨:在农村,善意的流动就是这么自然。

02

走出大姨家时,院子墙上一个监控摄像头格外显眼。
这是我这次回村的新发现:那些家里有老人、子女又不在身边的,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了摄像头。有的装在门口,有的装在院子,有的甚至装在客厅、卧室……
毫不夸张地说,农村的 “天眼” 密度,快赶上城里了。我跟父亲打趣:“中国历史上,还没哪个朝代的农民,身边有这么多监控盯着呢。”
玩笑归玩笑,这现象其实暴露了当今农村老人的一大痛点:比起能活多久,他们更怕死后没人发现。
说两个可能没多少人知道的数据:
第一、我国目前有 3.3 亿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和冠心病引起的死亡逐年上升,已成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第二、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 2009 年起就超过了城市,2021 年农村是 364.16/10 万,城市是 305.39/10 万。
多少农村老人,就在某个平平常常的清晨、午后或深夜,倒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

03

近几年,听到的痛心悲剧越来越多。
有位老人,开春时猝死在自家炕上,几天后被村里人发现时,人都快成一滩血水了 —— 原来是取暖的电热毯一直没关。
这种情况,正常入殓安葬都做不到,只能连竹席带被褥一卷,送到县里殡仪馆火化。
还有位独居老汉,死了好几天没人管,发现时两条腿都残缺不全。原来老人生前喂了条狗,狗饿极了挣脱锁链,把老人遗体当成了食物。
那些在土地上辛苦一辈子的老人,死后不但不能入土为安,还落得这般凄凉下场,实在让人听不下去。
父亲跟我讲这些时,语气里满是担忧。他怕的不是死,是怕丢了最后的体面
这担忧背后,藏着大多数农村人的生死观:他们不奢求风光大葬,也不盼着埋在风水宝地,就希望能善始善终。

04

早在两年前,我们家也装了摄像头,一个在客厅,一个在后院 —— 这是父亲活动最勤的两个地方。
没事的时候,我总爱打开手机悄悄看看。有时见他在后院给菜浇水,有时戴老花镜翻手机,但更多时候,他就那么静静坐着。
望着他的背影,我总好奇他在想啥:是想离世多年的母亲?想我们这些在外奔波的子女?还是想年轻时的自己?
或许他啥也没想,就那么等着死神上门。
在广大农村,还有多少像父亲这样的老人?他们被时代遗忘,守着日渐冷清的村庄,一点点变老,直到走到生命尽头。
我有时觉得,人老了就像七八岁的孩子,容易招人嫌。可我们对孩子往往更宽容,因为他们代表未来和希望。
而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上好像没了 “价值”,等待他们的,似乎只剩被遗弃的结局。
可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该关注他们 ——毕竟我们都有老的那天。

05

这些天有读者留言,说我最近写了太多农村的事,还说我有些观点太偏激。
对此我不想解释,怕解释的成本比被误解还高,白白消耗心力。
我只想记录身边的一切,写我遇见的人、听到的事,别人怎么想,我不在乎。
说我观点偏激,我承认有些表达太主观,有点矫枉过正。但教员不也说过嘛:“矫枉必须过正,非过正不能矫枉。”
农村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本就是弱势群体,长期生活在不被看见的角落。某些时候,他们的利益就在被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一点点蚕食。所以揭露这些现象时,就得用更激烈的言辞 ——只有这样,他们的心声才可能被听见!
现在国家号召年轻人建设家乡,我觉得建设家乡不该只有回乡创业一种方式。只要是为家乡和家乡人谋福祉的事,都算建设家乡。
我希望更多自媒体作者笔下,能少些大厂精英、明星轶闻、暴富神话,多些普通人的故事。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毕竟往上数三代,谁不是农民呢?
我是包小可,每天写这些生活琐碎,只想让我再坚强一下不能倒下。如果你们无意间刷到我的文章,谢谢你们点个关注➕❤️,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打赏,才是我努力生活下去的动力!在此深深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