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圈的更迭,是人生必经的蜕变
三十岁之后,我渐渐发现自己没什么朋友了,好像正慢慢脱离曾经的朋友圈,也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二十来岁的时候,身边总有一群朋友。我们哪怕去 KTV 也是成群结队,五个小时完全不够唱,点一首《情歌王》,每个段落都有人接唱;过个生日,一群人围着切蛋糕、唱歌、拍照,热闹得能掀翻屋顶。
以前我爱热闹,喜欢人多,会和朋友彻底聊开,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八卦。曾经我和一个朋友连续五年互相寄生日礼物,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联系越来越少,到后来甚至断了来往。
其实很多感情和关系是需要维护的,大多数不经常见面的人就很少去维护,于是渐行渐远,日子久了,大家也就疏远了。
人,始终是一个独立个体。每个年龄段对朋友的标准不一样,过多维护反而算是一种消耗,尤其对于 “低电量” 的女生来说,这种社交更容易引发内耗。
人到中年,有些朋友就是会走散的。人生就像一辆火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随时都充满不确定。大家在不同的站点上下车,去寻找自己的新支点。

身边的朋友都长大了,有了家庭有了小孩,我们也很少再联系。好像原先的圈子只是一段过往,大家都迈向了新的圈子,把精力专注在自己身上了。

三十岁,我已经没什么朋友了  第1张

02 独处的自由,藏着成年人的成熟与清醒
我以前有几个特别特别要好的朋友,称得上无话不谈。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不知道的秘密。后来到了不同的城市念书、谈恋爱、结婚,大家联系得就越来越少了。
仅限每年回老家聚上一两面,可再次见面也不像从前般热情。每次聚会不到两个小时,她们就会喊着要早点回家,家里还有孩子要照顾。再后来,我们连聚会见面的次数都少得可怜。
我想说,可能没有朋友才是现在的生活常态吧。
不少年轻人都选择主动断绝了朋友间的来往:上班时正常工作,下班后就关闭社交软件,也不和其他人过多来往。我甚至见过不少朋友间约定结婚份子钱互免,用最淡然的方式维持着最后的默契。
刚开始没朋友的那几年,我还不太习惯。对于我这种比较爱热闹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可渐渐的,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社交多的场合。
比如公司团建聚餐,一群人吃饭、唱歌,在我看来甚至有点无聊,总想立马逃离这种地方,觉得很无用,宁愿早点回家,舒舒服服地洗澡看电视。
即便我蜷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也仍然觉得很舒适。这或许就是成年人成熟的体现吧 —— 内心足够强大了,就不会过度在意这些事了。
独处才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也才发现一个人的生活其实很自由肆意。独自也可以完成很多事,洒脱随性,想干什么就去干。
今年才刚刚 31 岁,身边的同龄人基本上都结婚生子,忙着自己的家庭琐事,很难再约到同龄人出来玩耍。不过这样也好,人生的基调总要围绕自己转,不必为了迎合别人而勉强自己。
现在我不再期待任何关系,就随意地往前走,去体验人生,享受生活,或者根据不同的状态去认识新的朋友,在独处与相遇中,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我是包小可,当脚步慢下来就会发现,主导权不在银行卡位数里,而在每一个能自由呼吸的当下。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