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场葬礼,暴露了农村的攀比乱象
四伯去世那年,我上大二。
赶到家时已是晚上,戴好孝帽,匆匆前去吊丧。
四伯兄弟众多,在村里算是大户,可他们家着实不算富有,看似气派的门楼,遮掩不住内里的衰败。
原本清寂的家,因为一场丧事,此刻变得热闹非凡,喧嚣塞满了整个村巷。
刚一进门,就见七八桌人正在打牌,洗牌声、落牌声、喊叫声、叹息声交织在一起,本该肃穆的灵堂俨然成了闹哄哄的棋牌室。
灵柩静静停在那里,似乎除了四伯,所有人都在高声交谈。
可浓烟弥漫,让声音的传播变得滞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声响在空气中撞击、破碎、叠加,传到耳畔时早已含糊不清。
在关中地区,这种行为被称为 “嚷丧”,是传统葬礼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听老一辈人说,在逝者灵前打牌,有驱邪的寓意。

能将赌博和驱邪联系起来,也算是一大 “发明” 了。

在农村,攀比之风越来越严重了。  第1张

劣行一旦披上神秘的道德外衣,彻夜不归就有了正当理由。他们玩着、吵着,折腾一个通宵,完全忘了逝者需要安息。
02 葬礼成了 “面子秀”,背后是价值观的扭曲
四伯的儿子们,显然很喜欢这样的场面。
来家里打牌的人越多,几个儿子越觉得有面子。
为了能留住这些人,他们不仅管烟管茶,还管饭,油泼面、酸汤水饺、大烩菜、羊肉泡馍…… 一连九天饭菜不重样。
下葬前一晚,满天烟花映亮夜空,他们还斥资请来杂技团表演,吸引了周围许多村庄的人前来观看。
直到四伯安葬,这场 “表演” 才彻底落下帷幕,家里重归冷清。高门楼依然气派,可笼罩在这个家上空的衰败之兆却愈发明显。
听父亲说,这场葬礼总计花费十余万,光是烟花就放了好几万块。
礼失求于诸野,乡村本该是承载传统文化的净土,如今这片净土上看不到精华,只剩下糟粕。
攀比之风的兴起,让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忘了丰俭由人,忘了厚养薄葬,取而代之的是沐猴而冠,打肿脸充胖子。
03 无处不在的较量,让生活负重前行
在农村,攀比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葬礼,其他方面的攀比现象也触目惊心。
比房子大小,比车子价格,比彩礼高低,比孩子成绩…… 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村庄,一旦碰面,就意味着较量已经开始。
三言两语间,便可分出胜败。胜者沾沾自喜,败者表面若无其事,内心早已波涛汹涌,心想这次较量输了,下次一定要赢回来。
于是也就不顾家里经济情况,拼命透支超前消费,总想着赢人一头,最后却把整个家庭压在大山之下。
人一旦被欲望和虚荣裹挟,就会丧失理智,忘了攀比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赛道。你只会一直跑,可不管你跑得再快,前面总有比你更 “风光” 的人。
04 跳出攀比怪圈,才能活得实在轻松
我有时觉得,农村人之所以热衷攀比,不是源于需求,而是源于焦虑:怕比别人差,怕被人看不起。
所以他们要拼了命争口气,哪怕让家庭陷入困境也在所不惜。可是攀比不会让你真正富裕,只会让你在别人的眼光里越来越穷。
我们为什么要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为什么要为了满足虚荣心和所谓的面子而让自己疲惫不堪?
真正的幸福,难道不是手里有余钱、家里有笑声、心里有底气?
希望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能跳出攀比的怪圈,把日子过得更实在、更轻松。
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我是包小可,当脚步慢下来就会发现,主导权不在银行卡位数里,而在每一个能自由呼吸的当下。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