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劳累,一代人似乎又比一代人更劳累。可是,为什么人总是要活得那么累呢?难道真的不能轻松一点过一辈子吗?
我爸和我妈,各自都有七八个兄弟姐妹。也就是说,我的奶奶和外婆,都生了七八个孩子。每天睁眼就是一堆张嘴等着吃饭,十几张乃至几十张嘴,压得人喘不过气。
我妈是兄弟姐妹里最小的一个,读了点书,其他几个姐姐都没上过学。我妈的名字还是去学校后老师取的,很小的时候没正经名字,大家都叫她的小名。
她没出嫁前,在家多半时候是帮哥哥 —— 也就是我的舅舅们带孩子,帮着我外婆干活,日子像被线牵着的陀螺,停不下来。
我爸也是兄弟姐妹里最小的,比我妈多读了点书,但也有限,后来因为没钱,只能放弃学业。我爸十岁时,爷爷就过世了。邻居长辈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读书成绩很好,可没钱支撑,只能早早辍学。
我的伯伯因为被抱养,比我爸多读了些书,在整个家族里算是过得不错的。我爸没读书后,多亏伯伯帮忙,才少吃了些苦头。
两个苦命的人走到一起,生活却依旧苦。他们结婚时,房子是借的。后来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我记忆里,只要一下雨,那土砖房就不停地漏雨。地面不平整,漏下来的水要是没及时用桶或盆子接住,溅到地上慢慢就成了泥巴坑。虽然比外面的泥巴路好点,但我总想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家会是这个样子?
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生了那么多孩子,据我观察,只有被抱养的伯伯生活过得好点,整个家庭的思想环境也比较通透。伯伯的养父母因为生不了孩子,所以给他倾注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
而我的爸妈、其他伯伯、姑妈、舅舅、姨妈,相比于大多数普通家庭,他们各自的家庭都谈不上多好,日子像被泡在苦水里,慢慢熬着。

02 父母的奋斗,是用血汗铺就的路
到他们这一代,孩子没那么多了。每个家庭基本是两个,也有三个的。
我的爸爸妈妈,是很勤劳的人,也是不愿服输的人。爸爸说他年轻时一个人去深圳打工,买不到有座的火车票,十几二十个小时的车程,背着大包行李,被挤得受不了、累得扛不住时,就钻到三连坐的座位底下睡觉,眼睛望出去全是别人的脚。找工作找了很久,一包泡面分两餐吃,饿到胃里发空也舍不得多买。
后来妈妈也出去打工,厂子垮了才回来。我去马路边接她时,她拎着一个很大的木头箱子,外面刷着淡绿色油漆。我问她怎么拿这么大的箱子回来,里面都能装下两个我了。她说舍不得扔,家里正好需要,从深圳到老家一千多公里的路,一个比她体积还大的箱子,不知道扛过了多少辛苦才运回来。
没有钱的家庭,只能靠辛苦自己,一点点填补生活的空缺,把日子撑起来。
在爸爸妈妈的托举下,我长大了,也大学毕业了。可我清楚,自己还没能力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因为我发现,自己也有自己的长征。虽然爸妈对我没太多要求,但我自己,也想让生活过得好一点。
我也去了深圳,像爸爸妈妈一样,把那里当作人生梦想的起点,却没料到,梦想的起点,往往长满了荆棘。
03 我们这代人的累,藏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里
那里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我一个人在出租屋住了几年,为了省钱,没搬到光线好点的房子。屋子有些阴暗,但整体还算能住。
头一年上班,公司同事人品不太好,不懂的事情问她们,总被不耐烦地打发。每天上班心情都特别沮丧,那段时间经常失眠,日子像被乌云罩着,透不过气。
一整年,我谨小慎微地上班,生怕失业,可最后还是失业了。幸好有那个出租屋,不至于流落街头,也由此开启了漫长的找工作之旅。也许是从小就想着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一失业就感觉天要塌了。
不过也算幸运,找了三个月,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但这三个月里,过得并不轻松。每天一睁眼,就会想自己躺在何处,今天要干什么。没开灯,就是黑漆漆的出租屋;开了灯,一天的安排就慢慢涌进脑子里,压得人沉甸甸的。
这期间,我去图书馆看书、学习,约朋友爬山,还去做了义工。不管怎样,我告诉自己不能闲着,要让生活尽可能丰富起来,才不至于在失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第二份工作时,我开始思考:要存多少钱,才能给自己买个房呢?
看着兜里的余额,觉得自己是痴心妄想。房价虽然跌了,但也不是我那点钱能负担的。
我依旧心存幻想,却比以前脚踏实地了很多,知道理想再远,也得一步一步走。

04 人生没有 “终于好了”,只有 “慢慢变好”
第二份工作遇到的同事都特别好,周末会约着爬山,每过一两周大家就约着一起吃饭,一扫之前那份工作遇人不淑的阴霾。
爸妈说我年龄不小了,该考虑人生大事了。一看自己的年龄,确实不小了,可只有自己知道,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
结婚,要面对两个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庭,以后有了孩子,又该怎么教养呢?
妈妈的妈妈,生了很多孩子,养了很多孩子,累倒了,在椅子上坐了很多年,起不来,最终也因此离世。
妈妈也累了很多年,好不容易盖起新楼房,家里有了很多柜子可以收纳东西,可她身上也落下了大大小小的毛病。
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累了很多年。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以为工作了就好了,可大学毕业只是一个起点。人生似乎没有 “终于好了”,只有 “一个个阶段终于变好了一些”。工作了,自己能赚钱了,只是好了一些。想要得到些什么,似乎只能拿辛苦、劳累去换。

从学生到上班族,从青年到中年,个个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活得这么辛苦、这么累的呢?
是社会加速了,还是我们的欲望膨胀了?或许两者都有。房价、教育、医疗…… 这些大山是何时变得如此难以逾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千千万万人都生活在这样的故事里,被生活推着向前,不敢停下。
05 改变心态,给疲惫的自己松松绑
如果外部环境无法改变,或许就得改变自己的心态了。
神学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在《宁静祷文》中写道:
“请赐予我宁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他告诉我们,要分清可控与不可控,减少无谓的消耗,把力气花在能改变的事情上。
释迦牟尼也曾说:
“不要沉溺于过去,不要幻想未来,专注于当下的生活。”
过去的改变不了,未来是想象中的,而现在是真实发生的。专注当下,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爱自己,心态自然会慢慢改变。
哲学家鲁米也告诉我们:
“你生来不是为了背负所有重担、治愈所有疾病、完成所有工作、解决所有问题…… 你生来是为了爱,并在这过程中被爱。”
每个人能承担的东西有限,如果因为想得到更多而丢失了自己,得不偿失。人不是生来就这么累的,是能力还没匹配时,想要的东西太多了。
我不想做我的外婆、奶奶、妈妈,一辈子困守在那方小天地里,为琐事与家庭消耗一生。我不想让自己那么累,不想生活困顿,更不想心里不宁静,我只想做自己,像溪流一样,静水流深。

如果说一个人生来就要背负很多,推不掉的责任和义务像挑在身上的担子两头,行走在人世间若注定放不下,那么当挑着担子感觉累时,就停下来,放下担子歇一歇,看看朝阳、晚霞、春风、沐雨,休息好了再继续前行,别让担子压垮自己。
毕竟,担子一直在,而 “我”,只有一个。
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我是包小可,当脚步慢下来就会发现,主导权不在银行卡位数里,而在每一个能自由呼吸的当下。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