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观看的内容,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优秀的八佰观后感范文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八佰观后感范文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1
影片故事很简单,1937年10月,淞沪会战尾声,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三百余众(“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血性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唤醒了百姓守护国土的意志 。
故事背景却耐人寻味,日本公然违背国际条约公侵略中国。蒋介石却认为赢得“友邦”的同情与干预是迫使日军停止进攻,坐下来和谈的唯一办法。淞沪战场只是他向国际社会表演的秀场。正如八佰电影中描述的,苏州河两岸,战士阵前百战死,美人帐下尤歌舞,断壁残垣隔着灯红酒绿;壮士决死,百姓尤欢,坐着飞艇的西方观察员喝着洋酒欣赏! 战后冯玉祥回忆淞沪战场:“在上海战场上,一百里以外看着,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地、两师两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去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
军队面临着全线溃退的局面。蒋介石还是认为留下一支孤军坚持抵抗,对于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有很大帮助。 此时的第88师也不再是全部德国装备的精锐部队。战争爆发后,第88师每20天就要补员一次,10月底已经补员6次。正如电影里描述的,这次补充到谢晋元麾下的战士来自湖北保安团。不过,也就是这些新兵战士,在已经随大部队撤退,明知留守闸北必死,得到命令后毫不迟疑地回到了阵地。
然而,蒋介石依靠外部环境来“休战”的希望破灭了。始终没有国家出来为中国主持公道,对日本一路绥靖。结果就是,数十万大军挤在无险可守的上海暴露在日军陆海空三军立体火力的猛烈打击下损失惨重;而在撤退的过程中犹犹豫豫,还在期待着“调停”,以至于原本可以做到的有序撤退沦为大溃败,间接导致南京保卫战的失利。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2
英雄豪杰都是凡人变的。这是我再看《八佰》的感觉,这是一场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大型真人秀。感谢管虎导演,让我见识到了这场真人秀展现出来的战争的残酷,还有人性的光辉。在这场谁也输不起也不能输的真人秀里,谢晋元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正规军、保安团的八百儿郎们,以把仓库当坟墓的决绝,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在看《八佰》全过程中,从窒息、压抑到窃笑,最后热泪盈眶,恍惚间我也成了这场惨烈的真人秀之外的银幕外那群看得热血沸腾、欲罢不能但又帮不上忙的看客中的一员。
当别人问我《八佰》怎么样时,我还深吸了一口气,我说:我现在才知道,真的打起仗来,一个人是真的想不到自己的死活的,这人脑子里可能只会想到:得把这帮龟儿子打下去……
于是我看到了影片最震撼的镜头:一个个士兵排着队,身上系着成捆的手榴弹,从几层楼上跳下去的同时引爆,好让敌军的铜盾土崩瓦解。个别人还能跟别人说上一句:绑紧点。
我想不到什么人能在这时完全不考虑自己。英雄,只有英雄是这样的。
敌人夸口说三个小时能拿下四行仓库,说实话,我都差点信了。因为要知道七十多年前的国家和军队太弱了,那时的贫弱,就像那时的苦难一样刺眼。
成排往下跳的士兵,每个人跳下去之前都要喊一声自己的籍贯和姓名,大多数人连照片都没留下。我一扫而过,来不及记住银幕前每一个士兵的名字,但我记住了这些人:八佰。
不止我记住了,连河对岸原本歌舞升平的租界里的芸芸众生们也记住了,所以,白俄妓女能拿着卖身钱认捐;开赌场的拼死送电话线;黑帮老大招募帮手;戏子不再秀爱国;女童子军敢冒着危险游过河;没了工作生活窘迫的老师敢背着老婆把项链扔到捐款的旗面上,连一向唠叨的老婆也不再责备;原本有钱便是娘的记者也会为了一句承诺带走战士的信物……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看到了一群特别带种的好汉。何况河对岸是一群值得拼上钱粮甚至性命的一群好汉。他们连照片和名字都没有,打起仗来,身边谁都顾不上谁。
后死的弟兄把先死的弟兄抬下去接着顶上。这是我听到最震撼的话了。这哪里是人命?在镜头外,我都能感受到这些士兵们的淡然,还有准备赴死前排队洗澡的平静。
没有战争、不当兵的话,他们就是一群农民、大老粗、街市无赖、老实伙夫,偏偏跌入了这个修罗场。什么叫国际社会同情和援助我想他们是不知道的,连他们在这个国家的哪个地方都要有人用地图指出来。就是这样一群放在现在来看连当兵的资格都没有的人,成了一群可以让人在河对岸抱拳行礼的战士。大概率地,我是相信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国家和大义的,但他们肯定知道什么叫爷们。
这些普通人赶上了一场战争,骨子里带着点血气,想活命的心思动过,但时局不好,走了太丢人,干脆都死在这儿吧,能落个好名声,家里的牌位都立好了……我的心思随着影片的推进而推进,眼见着一个个到死衣服都破破烂烂、浑身脏兮兮的人倒下了,我已经忘记现实里他们是哪个明星,哪个演员了。在我眼前的,是几十年前那一场激战中死守不退的军人,虽然他们中有些人,曾经不过是懦夫和无赖,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最后唱着秦腔京剧扛着旗,面对重炮和坦克,来演一场生命中最后的大戏。
“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再看八佰,何止“八佰”。感谢管虎,感谢《八佰》。祝福它,期待它,希望电影人和观众一起为它集气。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3
《八百观后感》今天是电影《八百》刚上映的日子,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看电影。这是一个战争片儿。电影里讲述“800”名革命将士在四行仓库不畏生死、顽强不息的同日军30万敌军奋力抗争,并连续大战四天四夜的故事。
电影是真实改编的,日军霸占我们中国领土上海,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无辜的老百姓们到达安全区租借。在第88师团长谢晋元率领下420多个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第一天中国军队和日军开始了三小时的激烈战争,为什么是三小时呢?因为日本人扬言三小时霸占四行仓库,就这样生与死的三个小时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英勇抗战,三小时后日军没有拿下仓库。接受记者访问时他们只有400多人,但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迷惑敌人,谢晋元他们对外宣称自己有800人。中国军队400多人要战胜几十万日军,谈何容易,但是就这样这400人带着中国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日军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无数人的牺牲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当一个个军人身上绑着炸药包,从楼上跳下去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领土,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特别触动人心的还有,决定升起旗帜的时候,当旗帜升起的那一刻,日军开着飞机闻讯赶来,就是为了打到旗帜。没想到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肉身来护住这面旗,看到这里我已泪流不止,今天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军人叔叔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默默的想着: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军人叔叔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4
今天,我来到了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
这是一部抗日片,根据保护上海四行仓库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介绍了上海四行仓库,由420位官兵来守护。
刚开始日本兵来攻打的时候,中国士兵用伏击战把日本兵给打了回去,把尸体扔到楼房外的水里。为了锻炼新兵,长官让几个新兵近距离将日本的俘虏给击毙,新兵们吓得都不敢拿枪,战争的残酷,鲜血使他们心里崩溃,但是没有办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国先进得多,开着防弹车和一个大型机器拆掉三个窗户,企图强攻,然后呢,中国士兵无奈之下,背着炸药包,然后从楼上跳下去,每跳一个人,都会高喊着:“我叫__×”,随之与装甲车同归于尽。看到这个场面,观众们无不流泪,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把日本军打得魂飞魄散。记住吧,每一位英灵的名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们,那一个个名字写进了历史,刻在我们心上。
为了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只有420人的第一营,号称“800”人,虽然失败了,但还是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的效果。
升旗那个场面,同样让我们泪流满面,同时热血沸腾,在明知道升旗会引起日本人疯狂的报复和更激烈的攻击,为了唤醒每一个中国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把旗子高高升起。一边流血奋战,一边却歌舞升平,当时的民众,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危险和民族的危机。
耳边至今还响起团长谢晋元说的话:“虽然我这场战斗注定是失败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国四万万同胞的觉醒。”
英国租界同意说让中国士兵从租界撤离,本来是中国自己的土地,却变成英租界,冒着枪林弹雨过了桥,却被迫被解除了武装,这是多么耻辱!后来,撤离了的士兵们大多结局悲惨。
在电影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还是个小孩,他很害怕战争,但是随着他在老兵的带领下,越来越不害怕了,奋勇杀敌,在战争中成长,在血的洗礼下勇敢。
看完这个电影后,我知道了,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无数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中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辈,让中国强大,傲立于世界。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5
昨天天气挺好的,下午饭后妈妈带我去看了新上的电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在书本里看到过董存瑞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故事,这次在电影院里看到很震撼,也很触动。
故事背景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说的是松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88师的一个德械加强营,在营长的带领下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英租界一墙之隔,孤军奋战4天4夜,当时日军进攻太过于猛烈,留守的伤的伤,死的死,他们为了突破敌人的装甲坦克进攻为了阻击日军进攻,把自己的浑身绑上了炸药,给家人写下书信,然后报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军的装甲车……其实只有四百人对外却称有八百人,历史上为了铭记他们的英勇就义,史称“八佰壮士”。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惨痛的灾难,是这些英雄们的壮举和革命先烈们一辈辈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英雄。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6
8月22日老师组织我们班的部分同学在德百的影院一起观看《八佰》这部新上映的抗战电影,时长大约156分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一九三七年的凇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天4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开始一群人去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保卫上海,租界那里有很多德国人,他们租了中国的国土。那些人去往上海,快要到达时,这群人遇上日本鬼子,他们逃的逃,躲的躲,还是没有逃过敌人的屠杀。他们到达四行仓库,被安排完毕后,有一群平民来到这里。他们被送往租借这个安全的地方。他们和敌人战斗了4天4夜。
中间有个片段让我难以忘怀,郑凯演的陈树生要绑着手榴弹跳下去,在历史上陈树生是一位抗日英雄陈树生当时在四行仓库也有这样对抗敌人,只有用种量砸进盾牌的隙缝,才能真正的摧毁敌人。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在长达14年的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辱的伟大篇章。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华民族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
《八佰》这部电影让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和感动,兴奋与悲壮。我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全程精神紧绷,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苏州和隔开的或许是两个世界,但中国人的心不会被分割,会更加团结,这震撼人心的战斗必将唤醒更多的中国人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7
这部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默默的离开,这样的场景绝无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泪。值得肯定的这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历史为框架进行改编,刻画出在抗日时期军人民众的真实写照。我觉得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就是在大家观影结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历史。
让我心生惭愧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这部影片是我重拾历史认知的契机。的确这样历史应该被人记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应被人铭记。而“他们”的出现就是群像而非个人,“他们”没有决策的权利,或许姓名都没能载入历史,拼死战场,为抗日战争做最后的牺牲。
《八佰》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时各种类型各种群体各种不同的内心活动。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堂和地狱的讽刺,在战争年代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的内心转变。
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场有多个事件不断地有层次的烘托宣扬爱国情怀。整部影片的故事流畅性很细腻同时也很悲壮。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就在经历着这场殊死搏斗。“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中华民抵御外侮民族气节未曾改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八佰观后感范文篇8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应该最适用于人们读小说时对角色的理解。当一些看过的小说被搬到荧屏的时候,觉得这个角色、这个画面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会有一丝丝的失望。当我的小伙伴们还沉浸在玛丽苏式的剧情中的时候,我犹爱战争题材的电影、小说、电视剧。
因为在苦难的战争中更能看出芸芸众生真正的共情和背信弃义,更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情怀。而电影《八佰》,全程技术拍摄,每一帧都是美学角度,无论是视觉效果、故事情节所传递的情感都超越了我对战争故事的想象。导演管虎似乎正在开辟新的国产战争片类型。
8月15日下午3点,濮阳圣雅恒丰超级巨幕影院,一场特别的《八佰》点映会正在举行。我并不知道故事梗概,刚看片头,感觉自己在“漫威”的画面中。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这部影片,细致地刻画了战役的独特环境和身处其中的中国军人的成长以及中国各界的反应和转变。影片以一匹被束缚着象征民主和自由的白马为线索,深刻的暗喻了战争的本质和普通人民对光明的渴望。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借,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导演管虎独辟蹊径地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
他们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过着普通的生活。而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到尘埃里的普通人,误打误撞的来到四行仓库,他们不完美,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承担起重任,宁死也要护楼顶的国旗不倒。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在国家大义面前再卑微的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这些英雄就像战争废墟上的星光,汇聚成永不落幕的英雄传说。
还有更多的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不让四行仓库变成400人的坟墓,只要有一个人在,就一定坚守阵地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想到这里会觉得我们今天的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这种感动化为一种力量,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幸福,努力奋发向上。
四行仓库像是一个中国抗战的缩影,四行仓库中国军人的精神也是抗日战争中所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唤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蒙昧初醒的国人。租界里的各国观察员们,以为这是一场没有什么悬念的战役,唯一的关注点好像是预测多少小时结束战斗。然而,“八佰”和”楼顶不倒的旗帜“终让他们肃然起敬,并作出合乎人道的反应。
《八佰》这部电影或许是近几年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战争片,不光有宏大的场面和激烈震撼的枪炮声,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电影背后每一个普通的中华儿女在国家岌岌可危时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而电影里不倒的旗帜和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白马,就像穿越时空的灯塔、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