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这样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写好边城感受心得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边城感受心得,供大家参考。
边城感受心得篇1
在这个嘈杂的时代,我双手捧一本《边城》,静心默读,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在湘西这个清风明月般的世界里,有一个自然凝聚成的美丽形象,她便是翠翠。
日光不如她的笑容温暖,绿水不如她的双眸清澈。翠翠生于湘西这片宁静的天地之间,青山绿水给予了她一副天然去雕饰的容颜。她的外表美得倾国倾城,天然的山水养育出她这般水灵灵的模样,也赐予了她纯朴的品性。湘西的翠竹林边,她与爷爷相依为命,平淡的生活中有甜甜的爷孙情;湘西的绿水旁边,她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中长大。不知不觉中,湘西人特有的善良勤劳,便一丝丝渗透进翠翠的思想里。翠翠的心灵更美丽,美得让人怜爱。
我喜欢翠翠纯朴的美。她勤劳善良,一眼就能让人看透所有美好。青山绿水间,她与爷爷一起摆渡,这一奉献行为从来与金钱不挂勾;月色竹林边,她与爷爷亲密交谈,雀儿般的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晨雾江流中,她久久地等待,奋力地划桨。她面对平淡清苦的生活,心中不曾生出一丝埋怨,多么纯真的美啊!真让人由心底里生出一丝怜爱。她的真诚,便是那飘荡在山谷中的清风,又如穿透万层云浪的阳光,直插进岁月深处,感染了无数外表光鲜而背后复杂的人心。当今花花世界,久违了这纯朴的真善美。
我喜欢翠翠自然稚嫩的美。沈从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如此娇羞的一位少女,她恰如一朵娇滴的玫瑰,带着她含苞未放的美面对着世人。初遇的懵懂,重逢的羞涩,少女的小小心思是这般美丽。她虽有一种青青的生涩,但透着率真、坦诚,美得自然。看那些经纶世务者,她们的身上,怕是只有在浑浊世事中打磨出的一颗华丽麻痹的心 。
我亦喜欢翠翠这缺憾的美。尽管她的形象始终让人感到温暖,但是字里行间却不乏一种无言的忧伤。这种小小的缺憾,或许终究是融不进这个差强人意的世界。不论是抱憾的结局,亦或是书中不言的人情,都让这份美烙上一份痛苦的印记。然而这个世界,又有几卷真实的故事是圆满的呢?几份美好的背后,没有辛酸与惆怅呢?因为遗憾,翠翠才真实。她的缺憾,正是这个世界的遗憾。圆满的美,永远不存在于这个世上。而那仅仅的一步之遥,便是我们人生之路要尽力迈过的一道坎。
翠翠的美与憾,喜与悲,让天地动容,让花儿绽放,让徘徊在迷茫人世间的我们有了新的方向。她那美丽纯朴的形象永远伫立在我的心中。
边城感受心得篇2
我特别向往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生活。最近拜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大师笔下那个小小的边城水乡让我迷恋不已。
《边城》讲述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胧但没有结局的爱情,可是爱情不是这本小说的全部。大师用他清淡的笔调娓娓讲述了湘西小镇上纯朴的风土人情,原始单纯的生活,以及那如诗如画的景致。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艰辛的。大师却让我明白,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懂得它的残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风光。读完全文,我就开始向往那个远在湘西边境的小镇。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炊烟。这一切,构成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在我的想象里千遍万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离世外的土地上,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样温婉清澈,歌声悠扬清亮,老爷爷慈祥又宽厚,船夫们浪漫又豪爽,就连生活的无奈,在这个地方,都带着诗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亵渎。
大师用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湘西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和忧伤,却也让我们产生对生命的.悲悯,对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边城》里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翠翠和祖父去看龙舟比赛,当地的龙头大哥顺顺送他们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们过河不收渡船钱。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围的乡亲都来帮忙。他们虽然生活很清苦,却能够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镇。相比之下,我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人情淡漠,有时候,甚至邻居之间都互不相识。这不得不让人遗憾。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城市也能变得温暖和谐。每一个人都有宁静的理想,人与人之间没有私心,爱护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建造一个家一样的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像《边城》中的人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生活。
边城感受心得篇3
今天我把《边城》看完了,看完后我觉得十分的好看,看的时候心里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篇主要写的是:大老和二老都喜欢翠翠,兄弟俩决定展开公平的竞争。大老不久后明白翠翠喜欢二老,失望之下驾船离家,却在途中意外身亡。大老的死让一切发生了变化,二老不再那么坚定的要娶翠翠了,船总也开始对爷爷有些偏见,在不久之后,爷爷也离开了人世,二老也驾船离开,翠翠守在渡口,等待二老回来。
文章以富有诗意的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江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老人一大半辈子都在管理渡船,不收取任何费用,别人给钱他也要赶回去还给别人,有时还给别人吃的喝的是如此的大方,当我看到“他管船,管50年的船——他死了啊”这句话时心里十分的凄凉,我不禁哽咽。从他身上我学会了一些做人的品质是要慷慨,宽容。老船夫从来是那么,踏实,坚强。这本书。你是多么美妙,湘西地带的人们,都是快乐的生活,没有烦恼。
我们的生活在现在十分的舒服,人们都快乐的生活,我们也应该学习翠翠和老船夫的一些品质,有沟通,坚强,慷慨,宽容,踏实……失去的东西是我们找不回来的,人们也要走出悲伤,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多么希望翠翠还是那么的活泼可爱,老人还是在管理渡口,黄狗还是在快乐的跑来跑去,人们都有那些品质。
边城感受心得篇4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边城》写于1934年,全文读起来像一幅山水画,有一种静谧之美。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边城》就是沈从文构建的桃源世界,一个乌托邦。整个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纯朴、一种信任、一种乡情。老子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不外如是。
然而岁月流逝、时代变迁,战火已经点燃,就算《边城》这个世外桃源也起了一些变故,古老的秩序在崩溃,新生事物已经萌芽。
有人说《边城》主要以翠翠的爱情为主线,但综观全文线索繁多,主要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及一系列的人物和社会家族变迁。例如:翠翠跟老船夫爷爷一家;船总与顺顺一家;杨白马一家;水手、妓女、商人、乡绅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历与背景,所有的线索交织在一起,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以一个简单的故事,穿插了整个地方的人文风貌,这就是一种写作境界。
翠翠天真浪漫,乡野长大,无拘无束,本是私奔的产物,是一种新生力量;老船夫为人正直,不肯多收一分船费,自尊自爱,独立抚养孙女,与人慷慨,并给予了翠翠充分的恋爱自由,是老一辈的开明人士;顺顺豪爽守信,重义轻利,公平公正,明达事理,具有领袖气质,是一方豪强;杨白马,老船夫的好朋友,战友,虽然描写次数不多,但是个调剂与倾诉的中间人,值得信任和托付,尽心照顾老船夫一家;就连水手、妓女都是一些重情重义的儿女,为了爱情也可以舍身忘利。整个《边城》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没有鸡鸣狗盗之徒,也没有作奸犯科之小人,似乎外面的战火并未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也并未改变沈从文的心绪。
纵观全文文字是轻快的,但在轻快的背后又隐隐体现了一种沉重、压抑感。即:旧事物的一种停滞,以及新事物萌芽后与旧事物更替之间的冲突,人置身于整个时代与环境洪流当中的一种无力和渺小。
然而时代在前进,历史在进步,象征旧社会的白塔最后终于倒塌,结尾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一个希望,未来是一个更加美好、更加自由的世界,人终不能被环境所束缚,要从自己的《边城》当中走出去。
边城感受心得篇5
连日的阴雨,心情本就有些郁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随之侵袭而来。不想陷入一种空洞和无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让自己温热和活力起来。然后端坐在电脑前,慢慢地阅读起数日前朋友推荐的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初读,许是习惯性的读小说的方式,急切的想寻读里面的人物或情节,故对于小说开篇大段的景物描写似乎看不进去,可渐渐的,一幅曼妙的风情画卷随着文字徐徐展开,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仿佛置身湘西那美丽的世外桃园。翠翠就是在这样一个淳朴、天然、优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自然之女。
就是这样一个懵懂、娇憨、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美女孩,却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开始就已结束了的绵长而忧伤的爱。也许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难道这就是宿命么?“那个人明天会回来么?”故事的结尾以这样的反问戛然而止,让人唏嘘不已。掩卷,脑海中似乎浮现翠翠灯下托腮喃喃自语的神情:“那个人明天会回来么?”她的纠结让人生生的心疼起来:这漫长的日子她是否能够靠着那个初见时的甜美回忆安然度过呢?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使人惊艳的文字了,这惊艳不是华丽。而是不染尘世的纯美爱情遭压抑带给人的一种柔软、一种怜惜,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对命运不解的扣问。不由感慨有时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还极致的细腻,沈从文先生如何知晓那样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那么隐微的心理,难道真如他所说:“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女子?”
有时间,有合适的心情,再读《边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