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化的概念和原因

关于盐渍化的概念原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盐渍化的概念和原因

1、(一)盐碱化的概念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

2、一般将土壤层0.2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

3、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

4、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土)。

5、由于灌溉管理不当等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土壤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

6、由于人为影响产生的盐渍土称为次生盐渍土。

7、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以及沿海地区。

8、(二)盐碱化原因首先了解风化阶段与土壤的水平地带性。

9、岩层风化阶段分富Ca、富Si、富SiAl、富Al等阶段,即风化过程中,土壤母质层首先流失的是Na、K等离子,Ca离子相对富集,为富Ca阶段;当Ca离子也流失后,Si离子相对富集,为富Si阶段;随着Si离子逐渐减少,分别达到富SiAl、富Al等阶段。

10、我国东部从北向南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别为:灰土(灰化土)、淋溶土(暗棕壤、棕壤和黄棕壤)、富铝土(黄壤、红壤、砖红壤)。

11、富钙土呈偏碱性或碱性,富铝土(黄壤、红壤、砖红壤)已是偏酸性和酸性。

12、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风化作用还处于富 Ca 阶段的东北与西北等地区以及海岸地带。

13、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4、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15、主要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

16、1.气候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之一,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7、由于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四季明显,导致盐碱地区土壤盐分状况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降雨集中,土壤产生季节性脱盐,而春秋干旱季节,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又引起土壤积盐为主。

18、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使盐分积聚土壤表层的数量多于向下淋洗的数量,结果导致盐渍土的形成,这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

19、2.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盐渍土中的盐分,主要是由地下水向上运动时从地表下层带到地表来的。

20、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的深浅和地下水的矿化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21、地下水位埋藏越浅,地下水越容易通过土壤毛管上升至地表,蒸发散失的水量越多,留给表土的盐分就越多,尤其是当地下水矿化度大时,土壤积盐更为严重。

22、在干旱季节,不至于引起表层土壤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

23、临界深度一般为3m左右,但并非一个常数,是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异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下水矿化度和人为措施。

24、一般来说,气候越干旱,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率、地下水矿化度越高,临界深度就越大。

25、土壤对临界深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毛管性能、毛管水的上升高度及速度。

26、毛管水上升高度大,上升速度快的土壤,一般都较易于盐化。

27、土壤结构状况也影响着水盐运行,土壤的团粒结构,特别是表层土壤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时,能有效地阻碍水盐上升至地表,临界深度可以较小。

28、地下水位埋深与地表积盐关系密切。

29、地下水位埋深大于临界深度时,地下水位低,地下水沿毛管上升不到地表,不积盐,土壤无盐碱化。

30、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至表土层,表层开始积盐。

31、地下水位很高,小于临界深度时,地下水沿毛管大量上升至地表,表层强烈积盐。

32、3.地形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

33、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

34、地形起伏影响地面和地下径流,土壤中的盐分也随之发生分移。

35、例如在华北平原西部山麓平原坡度较大,自然排水通畅,土壤不发生盐碱化。

36、冲积平原的缓岗,地形较高,一般没有盐碱化威胁;冲积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畅,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但一般程度较轻;而洼地及其边缘的坡地或微倾斜平地,则分布较多盐渍土。

37、在滨海平原,排水条件更差,又受海潮影响,盐分得到海水的补充而大量聚积程度更重。

38、总之,盐分随地面、地下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汇集,积盐状况也由高处到低处逐渐加重。

39、从微地形看,在低平地区的局部高起处,由于蒸发快,盐分可由低处移到高处,积盐较重。

40、地形还影响盐分的分移,由于各种盐分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盐分可被径流携带较远,而溶解度小的则携带较近,所以,由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到滨海平原,土壤和地下水的盐分一般是由重碳酸盐、硫酸盐逐渐过渡至氯化物。

41、4.母质母质对盐渍土形成上的影响,一是母质本身含盐,可能是在某个地质历史时期聚积下来的盐分,形成古盐土、含盐地层、盐岩或盐层,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盐分得以残留下来成为目前的残积盐土;二是母质为滨海或盐湖的新沉积物,由于其出露成为陆地,而使土壤含盐。

42、5.生物有些盐碱地植物的耐盐力很强,能在土壤溶液渗透压很高的土地上生长,深长根系能从深层土壤或地下水吸取大量的水溶性盐类,植物内积聚的盐分可达植物干重的20%~30%,甚至高达40%~50%。

43、植物死亡后就把盐分留在土层中,致使土壤盐渍化加强;新疆地区还有在盐渍土上生长的红柳和胡杨木类的植物,能够把进入株体内的盐分分泌出来,增加了土壤中的盐分。

44、由上述原生盐渍土形成机理可以看出,除气候条件外,决定土壤积盐大于脱盐的水盐运动条件是土壤盐渍化得以发生的关键。

45、(三)次生盐碱化产生的原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若水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与原生盐渍土形成的相同条件时,就会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46、某些地区利用咸水进行灌溉,也可造成土壤盐渍化。

47、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浇灌方式,如过度的灌溉使过多的水分在蒸发的同时也把土壤下部的盐分带到地表。

48、土壤次生盐渍化属于现代积盐过程,形成有几个必要条件:①地下水水位过高,高过临界深度以上;②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③土壤性质不良,缺乏团粒结构;④气候干旱、土壤蒸发强度大等。

49、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地下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50、由于地下水位高过临界深度,毛管水的向上运动和土壤的强烈蒸发,使土壤水中的盐分逐渐在土壤表层积累。

51、地下水离地面愈近,则毛管水向上流动的速率愈大,经由土壤的水分通量愈大,大气蒸发力愈强,聚集在土壤表层的盐类也愈多。

52、土壤水中盐分的来源,是由地下水带来或是由于下层土壤所含盐类溶解的结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健康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zhihao.com/article/9839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0日 11:05
下一篇 2023年1月10日 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