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制冰(古代如何制冰块)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古代如何制冰(古代如何制冰块)的问题,以下是酷知号的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古代如何制冰(古代如何制冰块)

古代的皇宫夏天会用冰降温,古代是怎样制冰的?

据记载,夏天炎热,古代皇宫用冰进行降温。而古代没有电,古人主要通过修建冰窖,在冬天结冰的时候把冰储存起来,到了夏天把冰拿出来使用。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化学方法制冰。

1储存冰的概况

我国储存冰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始于西周。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这个机构人员还不少,包括“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描写采冰块的诗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这里的“凌阴”就是冰窖。古人根据经验,将冰窖建在背阴少风的地方,一般是往地下挖约4至6米,或更深一些。每到大寒季节,人们开始凿冰。首先要进行事前的调查了解,找到水质好的地方,选择干净无杂物的冰块。然后,把冰块储存到冰窖,先要用新鲜稻草、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最后密封窖口。

采用这种储存方式,到夏天时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把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3倍。

▲冰鉴,一种古代盛冰的容器

周朝冰窖是建在地下,三国时期人们开始把冰窖建在了地上,建造了专门储藏冰的冰井台。

宋朝有专门的官职负责管理宫廷藏冰的事务。建隆三年(962年),“置冰井务,隶皇城司也”,赵匡胤建宋初年,设置了冰井务,负责宫廷的藏冰工作,隶属于皇城司管辖。

到了清朝,储藏冰的规模较大。根据《大清会要》记载:紫禁城5口窖,藏冰规模最多25000块;景山西门6口窖,藏冰规模54000块;德胜门外3口窖,藏冰规模26700块。

▲紫禁城里的冰窖

2用硝石制冰概况

古代道士在炼丹时,发现硝石放到水中可以降温,足够的量可以让水结冰。因为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硝酸钾溶于水后会吸收大量的热。唐朝末年,就有人用硝石制冰。

这种制冰方式,不受季节限制。而且硝石溶于水后,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法将硝石再提取出来重复使用。这种技术的采用,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行业的发展。

▲制冰用的硝石

有了冰之后,皇宫里的人们不仅可以用冰块来降温,还用冰块来保鲜食物,制成各种冷饮食品,提高生活水平。

古代人怎么制作冰

硝石制冰法。
硝石制冰法,最早见于唐代。前文讲过,唐代人口剧增,存冰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夏日需要,因此,就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增加冰块的数量。
而当时的人们在开采火药的过程中,无意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迅速且大量吸收水中的热量,还能让水结成冰,因此,就有了硝石制冰法。

古人是如何制冰的呢?

古时候的制冰方法如下:
1、用窖冰法和硝石制冰法。在每年的大寒季节,古代的官吏,带领下属到冰冻河上凿采,将冰块运送到冰窖里,用新鲜稻草和芦席做铺垫,将冰放铺垫上后,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2、古人发现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水温降低,甚至结冰。利用硝石的特性,可制作成冰饮料。

古代没有冰箱和调节温度的设备,他们是怎么制冰的呢?

1、古人靠谱的“制冰方式”:冬季制冰

这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制冰方式”,用一个广告语套入,十分精确:我们不生产冰,我们只是自然界冰块的搬运工!这类方式操作起来,确实没有那么难,简单来说,便是八个字:冬季储存,夏季应用!

储存方式有两种:

第一,就近储存。冬天的时候,在北方的小河、小湖、水库等地方的周边,创建一个个的地窖。这地窖,要够深,够大,要阴凉低温,但不能渗漏,如此,就可以当储存的地方了。创建好一个个的冰窖,将冰块切成规则的形状,例如长格子、格子,依照一个个垛子码起来。等候夏天的时候,拿出来卖给附近的富人!

第二,在宫廷、国都、大城市里,创建储存的地方。这类方式更普遍了,由于夏季运输,热损耗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宫廷、国都、大城市里创建专门的冰窖,在冬天就把冰块储存起来,那样,成本低,沿路的热损耗基本没有。并且,使用的时候,便捷拿取,效率较高。总之,古时候,最主要的“制冰方式”便是运送和储存。

2、古代“新科技”制冰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没有冷冻装备,他们照样能“制造”冰,在夏季提供给一些所谓的当时权贵。自然,当时的老百姓确实无福消受,关键是没钱享有。提到传统古人制冰,关键方式有两种。

(1)基本公认的“化学制冰”

你没有看错,便是化学制冰,不过,那时不叫化学制冰罢了。这不得不提及一种物件,叫“硝石”,主要成分便是硝酸钾,这玩意最大的特点就是遇水以后,便会大量吸收热量,造成附近温度减少。在发现硝石的作用后,制冰开始了。具体步骤是这样的:先找一个大盆,里边倒进水,随后,找个小盆,里面放一些水。将小盆放进大盆里。请注意一个要点,小盆里的水面,最好小于大盆中的水面。随后,将适量的硝石慢慢倒进大盆里。硝石碰到水以后,开始迅速起反应,并吸收热量。一段时间后,小盆里的水,逐渐变成冰。

这种方法,在宋代的时候,一度很流行,根据此方法制造冰后,又制造出了冷冰冰的饮品。这说明宋朝人很会享有,尽管打仗一般般,但论享受人生,没几个朝代能和宋代比。在宋朝杨万里的诗中写道: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路人未吃心眼开不过,这类硝石制冰的方法也有两个大缺点,一是,常用硝石数量不菲,普及并不容易;二是,制作的冰品质一般,做饮品能够,可是制作成大冰块,非常不容易,所以不是皇亲贵族压根消费不起。这便是对冰块不足时的一个小补充罢了。

(2)争议很大的“开水制冰”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觉得很扯,开水怎么可以制冰?可是,在古代书籍《淮南子毕术》中,就说了开水制冰的方法:把一个瓮,装些水,然后开始加温,等烧开差不多了,瓮中的水越来越少时,里边弥漫着水蒸汽。迅速撤火后,将瓮口开展密封,密封材料主要是厚实的面料。封住口后,沉到深井,三天以后,把瓮提上来,冰就产生了。看上去,十分的神奇。好多年,大多数人都没有怀疑过。到了当代,物理领域的教授李志超等人觉得,那是焦耳汤姆孙效用产生了功效。简单说,便是气体在通过多孔物质时,会产生没法逆转的绝热膨胀,温度便会有剧烈的转变。而另一教授洪震寰先生觉得,“开水造冰”有点言过其实,觉得只能获得温度下降的结果,没法真正地制造冰出去。

古代是怎么制冰的??

古时候的制冰方法如下:
1、用窖冰法和硝石制冰法。在每年的大寒季节,古代的官吏,带领下属到冰冻河上凿采,将冰块运送到冰窖里,用新鲜稻草和芦席做铺垫,将冰放铺垫上后,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2、古人发现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水温降低,甚至结冰。利用硝石的特性,可制作成冰饮料。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如何制冰(古代如何制冰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古代如何制冰(古代如何制冰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酷知号,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zhihao.com/article/23311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3日 01:07
下一篇 2023年6月5日 07: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