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防抖(相机防抖按钮在哪)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相机防抖(相机防抖按钮在哪)的问题,以下是酷知号的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相机防抖(相机防抖按钮在哪)

手机相机防抖等级

一档 1/100;二档 1/50;三档 1/25;四档 1/12.5。据说像素越高,越容易糊片(未经证实)。
什么是相机防抖呢?顾名思义相机防抖就是防止你在拍照和拍视频的时候抖动,或者是说消除这些抖动,使得成像质量更好。
而现在常见的手机相机防抖基本上可以分为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光学防抖就是采用内部的陀螺仪等机械结构电子元器件,来抵消抖动所造成的偏移量而实现防抖。而电子防抖则是直接通过对于成片进行算法上的裁剪位移等等达到看上去没有抖动的成像效果。

数码相机的防抖功能重要吗?

简单的说,数码相机防抖功能是为了减少由于手抖而产生的照片模糊的现象。
说到“防抖”,就要知道怎么会“抖”。
初次接触数码相机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老是会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门速度过低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拍摄到清晰照片的快门速度应该达到焦距倒数甚至更高。举个简单例子:如相机的镜头等效焦距是35mm―105mm(一般的3倍光学变焦镜头),那么在广角端,快门速度应该至少保持1/40秒才能保证拍摄的照片较为清晰,而在长焦端,快门速度应该要达到1/125秒才行。而且如果现场的光线条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拍摄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可想而知,对于那些10倍光学变焦的产品而言,防抖技术则是更加必要,因为这些产品的长焦端往往达到370MM以上,因此,快门速度必须要在1/400秒以上才算合格,否则就只能望远兴叹了。所以“防抖”对长焦相机来说应该是更有用一些了。
所以在拍摄时,快门速度达不到“安全”速度,照片就容易出现重影或模糊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抖”了或“糊”了。其实,在实际拍摄中拍摄者的抖动是客观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机器的“防抖”功能只能是相对减小由于摄影者手的抖动带来的影像模糊,也不是万能的。
至于防抖的作用,主要是在使用长焦时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较少,所以只能用较长的曝光时间,而且此时手部的微小颤动都会产生虚糊,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光学防抖还是有用的。
比如,当你拍摄某个场景本来需要用到1/500s的安全快门速度,但在开启了“防抖”功能后,你可以1/125s(慢4倍)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并能保持照片清晰。
所以有防抖功能,往往能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运动场景、拍摄微距作品和使用长焦段拍摄中大显身手。
防抖的好处:在一定的快门以下,防抖技术可以非常好的解决手抖问题,小DC机上的防抖对于新手来说尤其重要,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清晰的照片。但是,防抖技术也会造成成像锐度的降低,毕竟镜头里多了个浮动的镜片。这对于要求较高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比较不好接受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防抖系统都会有个开关,用户可以选择取消或打开防抖。加上防抖系统是非常耗电的,所以一般不打开防抖开关,而是要用的时候才开。
但说到这,也不是说没有防抖的相机就不能买,恰恰相反,一些功能很好的相机,虽然没有防抖,却非常受摄影爱好者追捧,因为要实现“防抖”,技术比机器更重要。可以看到,摄影论坛中对一些摄影高手的“铁手功夫”,大家都是很佩服的,只要技术到家,在非安全快门下也一样可以拍出比用了“防抖”技术还清晰的照片的。
另外,如果你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外拍摄,光线好,也可以不用过多考虑防抖。因为只要快门上去了,也就不用“防抖”了。还有,要想真正“防抖”,那什么技术都不会超过“三脚架”的防抖作用,比如要拍夜景,什么防抖技术都是徒劳的,只有三脚架最防抖,呵呵。另外一定注意,在用三脚架时,一定要关闭“防抖”,因为三脚架不抖了,但相机的“防抖”功能会自己“抖”,所以可以看到,一些“防抖”的相机用三脚架时的照片反而更模糊,呵呵。
当然,在选择相机时,同等条件下,有防抖总比没有防抖强,当然价格自然要更贵一些,但只要自己愿意,买个带防抖功能的也更好,大不了不用时关闭功能就是了,呵呵。
这里也要注意一个问题,防抖功能只是一个附加功能,要防止商家把防抖当噱头。目前,防抖分三大类型:光学防抖、感光器(CCD)防抖、自然防抖(ISO防抖)。一般来说,光学防抖和感光器(CCD)防抖属于真“防抖”,而自然防抖(ISO防抖)是以牺牲成像质量为代价的假“防抖”。
另外尽管无数人一再强掉“防抖”对长焦数码相机的重要性,但是多花数百元买一个防抖真的划算么?如果有几百块钱,买一个优质的三角架不是更能解决问题!而且看起来也更专业么?其实,即便是具有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其适用性也是有所局限的。这是因为防抖并非万能,虽然在相同的光线条件、以及相同的焦段下,防抖机型确实要优于非防抖机型,但是在夜晚、室内等光照极低的情况下,无论有没有防抖,如果没有三角架都不可能拍出清晰的相片。相反的,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则不管有没有防抖,只要快门速度够快,一样可以拍出清晰的相片。
防抖功能
初次接触数码相机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老是会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门速度过低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拍摄到清晰照片的快门速度应该达到焦距倒数甚至更高。举个简单例子:佳能A75的镜头等效焦距是35mm―105mm,那么在广角端,快门速度应该至少保持1/40秒才能保证拍摄的照片较为清晰,而在长焦端,快门速度应该要达到1/125秒才行。而且如果现场的光线条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拍摄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可想而知,对于那些10倍光学变焦的产品而言,防抖技术则是更加必要,因为这些产品的长焦端往往达到370MM以上,因此,快门速度必须要在1/400秒以上才算合格,否则就只能望远兴叹了。
最早推出防抖概念的是日本尼康公司,在1994年推出了具有减震(VR)技术的袖珍相机。次年,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支带有图像稳定器的镜头EOS 75~300mm f/4~5.6 IS,其中IS是影像稳定系统(Image Stabilizer)的缩写,这就是习惯上提到的“防抖系统”。
其实在实际拍摄中拍摄者的手在胶片或是CCD/CMOS感光过程中的抖动是客观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特殊的机构来减小由于摄影者手的抖动带来的影像模糊。防抖,到目前为止,分三大类型:光学防抖、电子防抖和感光器(CCD)防抖。目前推出过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的厂家有:佳能、尼康、奥林巴斯、柯尼卡美能达、松下和适马。
了解了以上几种类型,让我们再看看现在到底有那些优秀的防抖热卖机型。
1、松下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2、佳能IS(Image Stabilizer)
3、柯尼卡美能达AS(Anti–Shake)
防抖的好处,在一定的快门以下,防抖技术可以非常好的解决手抖问题,小DC 上的防抖对于新手来说尤其重要,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清晰的照片。但是,同时,防抖技术也会造成成像锐度的降低。毕竟镜头里多了个浮动的镜片。这对于要求较高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比较不好接受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防抖系统都会有个开关,用户可以选择取消或打开防抖。加上 防抖系统是非常耗电的,所以我一般不打开防抖开关,而是要用的时候才开。
所以,不要完全迷信防抖,关键还是要尽量使用安全快门,或更快的快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好的三脚架。

相机中的防抖指的什么意思?

这个你先要了解什么是手持安全快门速度,简单的说现在照片虽然是瞬间曝光就完成的但是一般人手持相机拍摄的时候由于人手不是钢架子总是会有些抖动的快门速度高的时候清晰度不会受影响但是当快门速度降低到60分之1秒以下时候就会因为手抖对照片清晰度产生影响了,而且还要看你使用的镜头焦距如果是望远镜头手抖也会被放大,一般手持相机可以保证清晰度的最低快门速度对于135全幅相机来说是镜头的倒数分之一秒,就是说如果你用200MM的长焦头那么手持快门保证清晰度的最低快门速度就不能低于200分之1。相机防抖就是抵消和补偿手持相机时候相机抖动保照片清晰度的一种技术。防抖分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2种,镜头防抖原理是通过在镜头内装上陀螺仪让镜片组保持轴向稳定,机身防抖原理是在让相机感光器件按相机抖动方向反向运动来抵消的。一般现在的防抖技术实际可以允许快门速度低于手持最低安全速度的3档左右,假如原先60之1以下手持拍摄照片就不清晰了现在有了防抖可以到8分之1秒…….但是需要注意是防抖防的是相机抖动并不等于提高快门的凝结性,对于保证拍摄动态主体的清晰度无效。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相机防抖(相机防抖按钮在哪)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相机防抖(相机防抖按钮在哪)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酷知号,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zhihao.com/article/21556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30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30日

相关推荐